近日,常州收债公司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,两名95后当事人重新握手言和,重拾“同学情”,让两位年轻群众认识到:金钱有价,情义无价。无论是借贷还是交往,唯有以诚信为纽带,才能让关系走得更远。
原告马某与被告东某系朋友关系,2024年3月21日被告以资金周转为由,向原告借款104000元,承诺3个月还清。2024年3月底原告通过银行转账向被告还款18000元,后一直未还款。2024年8月24日被告给原告出具借条一张。原告多次向被告催促,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拖延。原告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,遂诉至法院。张法官了解了该案详细细节情况后,通过邮寄、电子送达、联系户籍地村民委员会等方式均无法联系到东某。后张法官组织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去户籍地村民委员会了解具体情况,在多方了解打听后终于联系上东某,并于4月10日张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现场调解。在调解过程中,张法官充分考虑了被告的真实还款能力,并结合原告的意愿,最终拟定了一份合理合法的调解协议,双方当事人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。东某在调解后感慨:“这次教训让我明白,朋友帮我是情分,守约才是本分。”在法官的耐心解答下,双方冰释前嫌,重拾友谊。
法官寄语:“亲兄弟,明算账。”这句老话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应验。即使是再好的朋友,一旦牵扯到金钱往来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矛盾。这起案件的结果令人欣慰,法庭上,法官用法律维护了公平;法庭外,调解用温情唤回了友情。